以案释法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以案释法

剥茧抽丝破谎言 拨开迷雾显真相

发布日期:2020-10-14 08: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引言:浙江省L市审计人员在残保金专项审计调查中,在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从细微入手,从不同途径、方式收集审计证据,发现疑点后深入分析挖掘,抵制伪证的迷惑,及时移送案件线索,目前已经逮捕嫌疑人2名,查实涉案企业3家,涉案金额高达上百万元。促使相关主管单位高度重视,民政、税务、残联成立了检查组,随后下发了通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对市本级的福利企业的专项检查。主要做法是:

一、大海捞针

本次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专项审计调查方案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关注残疾人待遇落实保障过程中存在损害残疾人利益、保障不到位、管理不规范问题,特别是调查本地福利企业有无虚假安置残疾人的事实,揭露不法企业利用福利企业优惠政策谋取私利,骗取退税的现象。本地福利企业共23家,共安置残疾职工700多人,要从这些人中发现哪些是虚假安置的残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还是先了解下本地福利工办对这些福利企业的监管方式及工作流程吧。当地福利工办主任江某收到审计部门的查询单后,便主动要求向审计组汇报近几年工作开展情况。第二日,江某向审计组介绍其在该岗位负责监管已多年,平时对这块工作是如何地尽心尽职,并极尽所能地吹嘘了一番其工作成绩,并向审计组保证在他们的这种监管方式下,肯定不会存在虚假安置残疾人的现象的。果真如其所说不存在虚假安置的现象么,从哪找突破点好呢?审计人员冥思苦想,想到可以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将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人数据与民政局领低保的人员数据进行比对,找出既领低保金又在企业就职的残疾职工,锁定这些疑点人员后再继续深入调查。数据一比对,发现有1人是在领低保金的同时又在福利企业就职,此人为李某。

二、突击取证

人员确定之后,审计人员决定来个突然袭击。第二日,便与残联的同志一起赶赴乡镇,在乡镇残联同志带领下进村入户。没想扑了个空,与邻居闲聊,说李某上班去了。审计人员心中咯噔了下,难道真的是在福利企业上班,由于经济确实贫困同时又在领取低保?进入李某家,其丈夫身患重病卧床,与李某联系,目前在一家非福利企业就职,其本人现在正在该企业。审计人员马不停蹄,立即驱车,一路沿途打听,终于找到了该人员就职的企业。六月的天,骄阳似火,审计人员顶着烈日,在该企业门口,费尽唇舌向不会讲普通话的李某调查取证,证实其多年前曾在该福利企业工作过,但近几年由于照顾丈夫,不便出门工作,早已未在该福利企业工作,近两个月才来此处工作。在向残疾职工取证之后,审计人员又赶至某福利企业检查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状况,取得当月及当天考勤表,按岗逐一核对残疾人在岗状况。就当天李某为何不在该企业的原因,企业管理人员解释说是上夜班。审计人员也不多言,将该情况做了相应的查询单并将其当日考勤情况带回。由此,两方面证据互相印证应该可以证明李某不在福利企业就职的事实。

三、曲折蹊跷

没想,过了几日,当地福利工办的工作人员找到审计人员,出示了另一份李某的询问笔录。该笔录是福利工办工作人员与李某共同出具,日期在审计人员与李某所做那份笔录之后。在后一份笔录上李某彻底推翻了前日与审计人员所做取证单上的内容,上面写着李某承认一直在某福利企业工作,今年五月份才离开该福利企业至新单位工作。李某为何突然变卦,这一前一后两份笔录,都有李某签名,到底哪份才是真实情况,审计人员纳闷不已。不得已,只有再次找李某,具体了解是何原因。李某一见审计人员便表情沉重,哽咽着诉说其命运坎坷、生活窘迫、家庭艰辛,解释其一直是在福利企业就职,该企业老总非常关照,让其上夜班以便白天能腾出时间照顾家庭,但近年由于家庭负担确实沉重,不得已隐瞒该福利企业又私自到现在这非福利企业搞保洁工作。上次审计人员来取证时,担心给该福利企业知晓,无法同时再兼职两份工作,才做了假证。现在事已至此,内心深感对不住福利企业老总及审计人员,还请审计人员谅解,给审计工作造成困扰,但确实是被生活所迫,有不得已的苦衷。

四、 柳暗花明

李某证言前后不一, 大大地降低之前所做笔录的可信度。法律规定,在无法弄清证人证言何为真何为假时,应以不予采集该证人证言为宜。出于保护审计人员,规避审计风险出发,也最好放弃这一证据。但本次审计事项中,如果放弃李某的这一证据,那么对此次调查事项也就只能到此为止,有关福利企业虚假安置残疾人的结论由于证据不足只能放弃。难道审计人员之前费尽心思取得的劳动成果就这么付诸流水了?好几个夜晚,审计人员辗转反侧,不知到底该如何继续开展工作。只能继续思索着案情,研究着蛛丝马迹。企业如果真的做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这一前一后的笔录未免也相差太悬殊,原来的福利企业让李某上夜班,上夜班残疾人工资居然还会达到三千元,难道该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广施善行?不可能!审计人员绞尽脑汁,终于想到可以要求李某本人出具个人全年工资流水明细情况,是真是假,账户动态明细上一定会有痕迹。待取得该账户明细,审计人员仔细观察,发现李某的社保费缴后实发工资2012年度每月均为三千元,且取款时间均在工资发放的同一天,同时每次支取金额均为三千元,个人账户上日均无余额。

五、重拳出击

毫无疑问,根据各方面取得的证据,完全可以判定李某就是该福利企业虚假安置的残疾人员。那么该企业会不会还虚假安置有其他残疾人呢?审计人员将该企业上交的某个月的残疾职工工资发放表仔细核查,发现该企业除了李某以外,还有另外七名残疾职工的工资与李某一样,社会保险缴纳之后的实发工资均为三千元。再翻阅该公司该月的考核表,以上八人出勤情况均为全勤,残疾人与正常人相比往往在身体上有诸多不便,这八人怎么可能如出一辙,这明显就是很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审计人员以残联工作人员的名义了解残疾人员生活状况为由,侧面询问了其中的几人,答复均是目前均未在该福利企业就职,之前曾在该企业工作过很短暂的几个月。在种种迹象非常明显的情况下,征得领导同意,审计人员立即向商业银行出具了协助查询个人银行存款账户的通知书,要求该商业银行提供上述八人2011年至今的个人银行账户变动明细,并要求资金支取的时间点要精确至秒,且资金支取的地点也必须提供。商业银行相关人员解释,这些数据可以提供,但因为数据全部集中在省里,要省里统一取数后才能提供,所以可能需要不短的时间。每个单位都有各自不同的规章制度,那就只有等待吧。

六、水落石出

过了两周后的某一天,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终于来电,告知数据已从省里取回,并按照审计人员的要求提供。多日来的等待,今天终于要有结果了,审计人员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飞奔至商业银行。出具相关证件之后,却被告知不能提供给审计人员,原因是当时出具协助查询个人银行存款账户通知书上的某一人这段时间刚好外出审计,现在出具证件的审计人员与当时通知书上的人员不一致,商业银行拒绝提供数据。无奈之下,审计人员只得折返,于第二日重新出具一份新的协助查询个人银行存款账户的通知书,再次来到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取得该电子数据后,将八人的电子数据汇总,并按照时间排序,发现上述八人每月的取款时间点均为同一日同一时段,上下两人取款时间间隔只差一分钟左右,并且取款点均为同一柜台。根据这一情况,审计人员查看了商业银行的监控录像,在监控录像上,该福利企业的会计人员手上拿着八张存折,在同一柜台上不停取款。毋庸置疑,该企业虚假安置残疾人现象证据确凿。审计人员将这一线索移至检察院,案情终于真相大白,该企业自2006年起就一直以虚假安置残疾职工的行为骗取国家退税,2006年至今,共虚假安置残疾职工358人次,骗取国家退税款77.2万元。在审计人员第一次找到疑似人员李某之后,民政局社会福利工业办公室主任江某有所察觉,教唆企业指使李某出具伪证,意图推翻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掩盖企业虚假安置残疾人这一事实。没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审计人员严谨仔细的辛苦追查下,邪终究不能胜正,最终江某以渎职罪被公诉,该福利企业骗取的退税款也被如数追回。

七、案例启示

(一)利益驱使及监管缺失导致问题产生。福利企业虚假安置残疾人现象的存在,除了福利企业利益的驱使及自身欲望在作祟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福利工办、税务机关日常监管缺失及不到位,进一步助长了福利企业的投机心理。

(二)坚韧不拔的审计精神不断推进案件的查处。审计人员项目审计中要具备坚韧的审计职业精神,对每个问题要紧追不放,查个水落石出,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疑点。对看到的、听到的要多打几个问号、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切忌人云亦云;要时刻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能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重大案件的发端往往都是小事件,本案例中,审计人员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坚持不懈的追踪终于发现了案件的蛛丝马迹。

(三)计算机辅助手段有助于案件的查处。该项目中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将福利企业安置的残疾人数据与民政局领低保的人员数据进行比对,生成疑点,精确延伸,深挖拓展,运用计算机审计收集证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