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审计资讯 > 县市动态

青田县分类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层级监督常态化

发布日期:2020-06-03 14:5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青田局

    近年来,青田县政府高度重视内部层级监督,通过县审计局分类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内部层级监督常态化,促进县直部门、乡镇和下属二三级预算单位、行政村加强内部管理,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由于成效突出,该县内部审计工作曾先后获得省级荣誉15项、市级荣誉34项,其中2015至2018年三次获得全省内部审计考核一等奖。
    一、抓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组织体系。2012年成立县内部审计指导中心,促进内审事业的健康发展。自2013年起,县委县政府将审计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体系,要求各单位每年开展下属二三级单位和村级“三年一轮审”工作。2019年出台审计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内审工作、明确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列入考核内容。2019年机构改革,全县所有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都建立内审机构和内审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内审人员151人。
    二、抓制度建设,逐级完善内部层级监督机制。2016年县审计局联合县纪委、组织部等7家单位转发了《浙江省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加强县直部门和乡镇的内部监管;2018年出台《青田县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强对全县“村官”的监督管理。2014年以来,县审计局联合各主管部门和乡镇先后出台《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32个制度,对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工作进行全面规范。2019年出台《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员制度》和《内审机构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每年的国家审计项目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分类指导监督,为内审机构开展工程审计提供有效指导。
    三、抓业务规范,内审监督全覆盖。2014年以来,县审计局每年在全县范围开展内审质量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2018年县内审协会建立完善了《内部审计操作规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监控实施办法》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加强内审项目质量管理。结合纪委巡查和国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编制了《乡镇公共资金使用问题与风险清单》、《农村集体经济公共资金使用问题与风险清单》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清单》,附录最新的内审规范性文件,发放到全县有关部门、乡镇、行政村,为基层干部管理和使用公共资金提供精准的指导。
    四、抓部门配合,构建内部层级监督协同机制。2018年,县审计局率先和农业部门建立农村审计协作领导机制,联合开展农村三年一轮审专项检查工作;和纪委、农业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切实抓好防范农村基层侵害群众利益机制不健全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农村财务监管;与县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与审计机关协作配合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两部门在查处、打击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2019年,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审计局联合开展“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年”活动,并采纳审计建议,在全市农业系统率先单独设立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站,为长期开展农村审计监督奠定良好基础。
    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县201个下属二、三级预算单位和414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两轮“三年一轮审”工作,审计覆盖面达到100%。2018年和2019年,全县共开展内部审计项目439个,其中财务收支审计项目268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31个;通过审计发现涉及违规金额257.68万元,反映问题1127个,整改率达到94%,有效规范了政府内部层级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