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内审之家 > 内审论文

走近、走进国家审计——读《审计审理典型案例解析》有感

发布日期:2021-03-05 15: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国家审计因天性权威且专业,给业外的感觉往往很难走近,更难走进。与此同时,一线人员也常被喻为“三神”——神秘(许多事情不让外人参与、听见)、神经(经常心血来潮、行为怪异)、神气(说话即是问话,还非要回答不可)。为改变“拒人千里之外”的高冷印象,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审计机关一直很努力,也取得很大成效。但反过来,随着国家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覆盖面越发扩大、影响力愈加深远,为防止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作为潜在被审计对象也应有所作为,主动走近、走进审计。至于路径,主动接触审计专业方面的书刊便是一条。当然,接触的目的主要还是了解其运作规则、规律。目前,书市有关审计专业的书刊总体上量不大、偏理论,但细心寻找还是能发现一些实务方面的书刊,比如2019年9月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审计审理典型案例解析》。据作者介绍,该书旨在为审理人员提供工作参考以及作为审计执法的负面清单,但在笔者看来,也是业外人士难得的走近、走进审计的好读本。

说是难得,主要是与其他同类审计专业书刊相比,该书具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写作班子全部来自审计一线工作者,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较高的理论功底,看问题看得准看得深看得远;二是所收集的案例素材全部来自各地审计机关实践,类型包括政策跟踪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项目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门类齐全;三是列举的192个案例,个个都是“反面教材”,以交待“来自什么项目、反映什么问题、引用什么法条、定性什么问题”作铺垫,以点题“错在哪里”和分析评论来收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说能走近,主要是指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平时难以想象的审计“可笑”“可怕”“可怜”一面。原来,审计会对已经整改的问题下审计决定,对根本无法执行的问题提审计建议,且某些审计评价居然是凭空想象,没有收集任何佐证资料。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会有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的问题,如仅凭发现“涉及农业绿色环保类补贴机具销售及补贴金额占比过低”事实,会得出“涉及农业绿色环保类补贴机具引导推广不够”结论,甚为“可笑”。审计问题定性也有不准确、不实事求是情况,如将某单位“对达到必须招标的工程肢解发包”问题定性为“虚假招标”,甚为“可怕”。审计法规适用还会出现文不对题、张冠李戴现象,一些已经废止或失效的法规还被继续引用,甚为“可怜”。

说能走进,主要是指从中可以领悟许多平时未曾见到的审计开诚、开放、开明一面。其实,长期以来,审计机关都在强调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广大审计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也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工作中很能为审计对象考虑,是个很讲道理的地方,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如某地数千贫困户中有2户识别不精准被认为差错率在可接受范围,态度开诚。内控制度也非常严格,出具的审计文书更是一再推敲。经过层层复核、审理,一线审计人员辛辛苦苦工作几周甚至几月“整出来”的“问题”可能最终会被认定不是问题不进报告;也有可能最终会被认定有避重就轻嫌疑予以修正,行为开放。看待问题非常实事求是,如某审计组凭发现的不合规发票给对方定性“虚假发票入账”,后经审理复核发现对方经济事项真实可信,只是索取的发票与经济事项不相符,遂将问题修改为“不合规发票入账”;能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如书中所述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房管部门、供销部门等做了一些看似违规的问题,最后都没有予以定责,处事开明。

当然,该书也有局限性,主要就是所举案例具有明显地域性。但有道是一叶知秋,用作了解审计,走近、走进审计仍不失为一条好路径。

(作者:省厅社保处 高安秀)